事情都是相通的,法律翻译和看牙医也是相通的。
我经历过两件小事:
第一件,去大医院看牙
从小牙齿不好,但也知道看牙又贵又难挂号。
去年牙齿裂了,吃饭都是问题,不得不去某大医院看牙。
这家大医院就是牛,里面净是权威专家,拔牙专家、整理畸形专家、种牙专家、牙冠专家、口腔粘膜专家,就连洗牙也有权威专家。这个配置是没得说了。
带着忐忑的心情挂号,还不错,一下就挂到了10天后的号,据说这是幸运。既然如此幸运,当然不可错过,推了所有事情按时去看牙。
权威专家排了片,给了诊断,让先拔牙再种牙。但是这位专家不负责拔牙,我只好再约拔牙专家。拔牙专家挺和气,看完之后,说他的事情做完了,下面再约种牙专家;我只好再约种牙专家,种牙专家这里看了两三次,把桩给打好了,然后说他这里完了,下面要约牙体专家。
就这样,不断换专家,一方面感叹人家专业分的真细,另一方面不知道到底还得换多少专家。我看得专家挺忙的,后面都排着队,也不好意思多问,专家也是按流程做完就让回去。
花了8个月,终于牙齿装上了,可以吃饭了。想不到的是,第一口米饭,就把牙体带下来了,赶快找医生再装。后来,好久吃饭都担心,生怕再掉了。
总结这次看牙,钱没少花,见识了不少专家,但就是感觉看的糊里糊涂,也不清楚好在哪,坏在哪,钱花的冤不冤。虽然可以吃饭了,但是塞牙,不知道是技术问题,还是正常问题。以后更加认真刷牙,免得再去医院。
第二件去私人诊所看牙
今年带小朋友看牙,因为疫情,也不想去大医院冒险了,所以就找了私人口腔诊所。医生不再是权威专家,像是权威专家们的高徒。我想应该技术即使赶不上权威专家,估计也不错。
私人诊所的服务好,从前台导医、助理医生、医生到保洁,都很礼貌。这个礼貌跟权威专家的和气还不一样,看牙看出了上帝的感觉。
医生诊断后,拿着牙片,各种讲解牙齿基本情况和发展态势,我作为外行,也清晰理解了孩子牙齿的状况,认可医生的治疗方案;治疗过程中,每当一个操作会导致牙齿酸痛,医生会提前说一声,孩子少了不少紧张;当发现一个新情况,医生会和家长一起商量调整治疗方案;治疗之后,医生嘱托了几个注意事项,比如洗牙后一周牙龈可能会比较敏感,温水漱口就好。
医生讲的小知识也有用,比如牙刷原来是小头的好,头小好转弯,刷的干净;牙龈是不可再生的,牙结石会让牙龈退化,所以要定期洗牙。
回顾这次小朋友看病,尽管多看了两颗没打算看的牙,预算也超出了我的预期,但是觉得值,甚至觉得幸运,幸亏医生提醒,要不后面又得吃亏。
客户的预算能不能改变?
医生水平的高低和患者自身需求,本身是很客观的。但是,作为患者,作为一个并未无所不知的患者,他对专业和问题的认识不是客观的,而是可变的。当我对牙病不懂的时候,我心里只有预算,不考虑专业问题;但是当我懂得利弊之后,我的预算是可变的,会超预算购买服务,并且会当回头客,持续接受服务。
所以,我们的法律翻译客户也是如此,他的认知是可以变的。尤其是法律翻译客户往往都不差钱,花钱只是需要一个理由。只要把理由给到,客户可能会选择费率更好的专家译,也可能会选择多翻译几个项目。引导客户正确的认识法律翻译服务,发掘客户的真实需求,贴心地解决客户的问题,这是以客户为中心。
以客户为中心,不是只听客户所说,还要擅于分析和引导。
旗渡是法律圈的翻译匠,红圈所都在用,欢迎免费试译。